另据近日国家能源局举行发布会消息,今年上半年能源消费总体回暖,煤炭消费转为正增长。
全国散煤量估计7-8亿吨或更高。此外,量大面广的小、散、乱、污企业随着经济和生产的好转,污染物排放也随之增加。
许多国际著名能源研究机构,例如IEA、BP和多个公司财团的预测,都认为2017-2020年中国煤炭消费会回升,估计在40亿吨左右。煤耗下降导致了2015年和2016年碳排放首次连续两年下降。美国制造业的回归,会增加能源需求和碳排放。进口煤炭1.3326亿吨,同比上升23.5%。2017年前半年GDP增长率达到6.9%,许多专家预测际全年增长6.7-6.8%,高于政府制定的6.5%的目标。
2016年12月16日至22日,我国中东部出现大面积灰霾。国家碳市场如何与其他市场机制和政策工具之间相互协调和配合,发挥协同效应,也是当前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一方面今年煤炭去产能速度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据发改委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国已退出煤炭产能9700万吨左右,完成年度目标任务65%,去年上半年才完成目标的29%。
2 非化石能源对煤电的替代作用依然强健非化石发电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挤压动力煤需求。总体看,今后几个月煤炭需求比目前预期偏弱的可能性较大,煤炭生产能力增加,据此判断煤炭供求将可持续总体基本平衡状态,一旦气候因素异常加量煤炭需求的状况有所转变,目前局部偏紧状况即可缓解及至根本改观,动力煤市场价格或将在迎峰度夏高峰期开始趋稳回调,之后波动走低。其中:水电446万千瓦、火电1330万千瓦、核电109万千瓦、风电522万千瓦,水电和风电分别比上年同期多投产125和74万千瓦,火电和核电分别比上年同期少投产1095和109万千瓦。炼焦煤价格也将波动回落,但与动力煤相比波幅较小、走势相对平稳。
3 后几个月气候成为煤炭需求减量因素的可能性较大总体看来,目前气候因素对煤炭需求形成异常加量。下一步,限制劣质煤进口的政策效应将逐步显现,国内煤炭供需形势有望朝宽松方向发展,煤炭进口量或将平稳回落。
2 煤炭进口或将平稳回落由于煤炭需求好于预期,煤炭产能管理趋严、去产能成效显著,进口煤比国内煤有一定的比价优势等多重原因,上半年我国煤炭进口依然保持较快增长。综上,判断非化石发电对煤电的替代仍将延续,基于结构性替代的电煤需求仍将继续下降。在国家政策指引下,新能源发电不断增长,尤其是特高压输电建设更是不断加快,这也不断的挤压了煤电的增长空间。三 煤炭供求基本平衡,市场价格正在接近阶段性峰值,后期波动走低的可能性较大
在多种因素作用下,未来几个月会出现阶段性、局部性煤炭供应偏紧状况、煤炭价格将不断创出新高的市场预期目前正是炽盛状态,资本市场的行业分析师普遍看涨煤炭价格,现货市场的中间贸易商囤煤惜售,这样的市场预期背离了三去一降一补的战略方向,必将引起管理层的高度警觉。四是十九大前后以及内蒙古70周年大庆、世界沙漠大会,煤矿安全检查力度将逐步加强。2 非化石能源对煤电的替代作用依然强健非化石发电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挤压动力煤需求。总体看,今后几个月煤炭需求比目前预期偏弱的可能性较大,煤炭生产能力增加,据此判断煤炭供求将可持续总体基本平衡状态,一旦气候因素异常加量煤炭需求的状况有所转变,目前局部偏紧状况即可缓解及至根本改观,动力煤市场价格或将在迎峰度夏高峰期开始趋稳回调,之后波动走低。
二是目前基础设施建设仍是稳增长的主要力量,但也会有所减弱。三是由于原来的汽运集港煤改转铁路,局部地区铁路运力再度显得紧张,瓶颈作用凸显。
动力煤价格继续上涨,焦煤也在试探性上调。进入7月份,气候因素对煤炭需求的异常加量似有加剧之势,沿海六大电厂日耗煤量不断创出新高,全国煤炭消费继续保持环比增长。
气象部门预计7月份江南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西南东部、淮河流域出现强降雨,前期影响水电出力的诸多不利状况或将有望明显改善,有利于水电站蓄水及后期水电持续加大出力,一旦夏季高温越过峰值,气候因素极可能引致煤炭需求明显减量。3 后几个月气候成为煤炭需求减量因素的可能性较大总体看来,目前气候因素对煤炭需求形成异常加量。判断2017年经济基本面前高后稳可能性较大,如果气候基本正常,则气候因素所带动的用电量也将有所下降,用电量增幅会比今年有所回落,而非化石发电具有发电优先权,并将继续挤压煤电的市场空间。四是经济总体平稳,从结构上看,投资及能源、重工业增速将呈前高后低走势,终端消费和外贸出口成为重要支撑力量。一方面今年煤炭去产能速度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据发改委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国已退出煤炭产能9700万吨左右,完成年度目标任务65%,去年上半年才完成目标的29%。三 煤炭供求基本平衡,市场价格正在接近阶段性峰值,后期波动走低的可能性较大。
炼焦煤价格也将波动回落,但与动力煤相比波幅较小、走势相对平稳。一 今后几个月煤炭需求比目前预期偏弱的可能性较大1 经济基本面对煤炭需求拉动力度稳中趋弱一是房地产对煤炭需求的支撑仍有一定力度,后期或将减弱。
根据中电联数据,上半年,全国基建新增发电生产能力3575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少投产627万千瓦。下一步,限制劣质煤进口的政策效应将逐步显现,国内煤炭供需形势有望朝宽松方向发展,煤炭进口量或将平稳回落。
另一方面,今后几个月面临着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目前对煤炭需求的预期总体乐观,出于保证煤炭市场供应、抑制煤炭价格过快上涨的考虑,煤炭经济运行调控部门将以目前需求偏旺、今后几个月煤炭消费水平还将进一步提升为依据,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大优质煤炭产能投放的施政力度,加强对铁路运输的协调工作,不断加大对非理性预期的反作用力。六是煤管票管理严格,继内蒙古严格限制煤管票后,神木地区自6月下旬开始也开始严限煤管票,数量减少了三分之一,加之当局大力整顿黑煤,煤炭供应阶段性减少。
但气候因素的影响都是阶段性的,目前的异常加量,也预示着后期的明显减量。在国家政策指引下,新能源发电不断增长,尤其是特高压输电建设更是不断加快,这也不断的挤压了煤电的增长空间。对炼焦煤市场而言,需求侧投资建设对煤炭需求拉动力度减弱,供给侧严监管,两方面作用力相互对冲,将使炼焦煤供需将呈平稳双缩局面,价格也将波动回落,但与动力煤相比,不存在季节性气候所致波动,判断炼焦煤价格的波幅较小、走势相对平稳。综上,判断非化石发电对煤电的替代仍将延续,基于结构性替代的电煤需求仍将继续下降。
2 煤炭进口或将平稳回落由于煤炭需求好于预期,煤炭产能管理趋严、去产能成效显著,进口煤比国内煤有一定的比价优势等多重原因,上半年我国煤炭进口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判断今后几个月煤炭需求比目前乐观预期偏弱的可能性较大。
三是其它建设项目仍是建设规模的减量因素,建设项目新开工规模总体上依然呈偏弱态势。五是为减少库存压力,部分煤企以销定产或主动限产。
二是煤炭主产区安全、环保督查力度不减,使得煤炭产量释放受到较大影响。7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迎峰度夏电力煤炭供应专题会议,要求在保证安全前提下有序释放优质煤炭产能,持续增加有效供给,会上透露,今年上半年已竣工达产新增产能9000万吨左右,下半年可净增有效产能约2亿吨左右。
上述正反两方面因素综合作用,最大可能的结果将是下半年煤炭供应能力比上半年明显增加。煤炭供应能力增加,煤炭供求总体基本平衡,一旦气候因素对煤炭需求的异常加量有所转变,则目前局部偏紧状况即可明显好转乃至根本改观,动力煤价格或将在迎峰度夏高峰期开始趋稳回调、之后波动走低。6月份以来煤炭需求好于预期,供给量略低于需求,煤炭供求由6月初的略微偏松朝供求平衡方向回调,局部略有偏紧,看涨心理增多,动力煤价格明显上涨。尽管6月份房屋新开工情况明显好转,但这一势头很难持续,在用电量、耗煤量影响因素中占有最大权重的重工业,已经由去年至今年一季度期间的逐步走强,逆转为逐步走弱,即使受到外贸出口和终端消费的支撑,仍可判断经济基本面对煤炭需求的支撑力度将呈减弱趋势。
其中:水电446万千瓦、火电1330万千瓦、核电109万千瓦、风电522万千瓦,水电和风电分别比上年同期多投产125和74万千瓦,火电和核电分别比上年同期少投产1095和109万千瓦。二 增加煤炭供应能力是主基调1 影响煤炭供应因素复杂多变,煤炭供应能力明显提高的可能性较大
到2020年,全省煤矿均为30万吨/年及以上。按照计划,贵州省所有煤矿必须于年底完成兼并重组采矿权转让手续。
与此同时,对于项目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为同一设计单位编制、同一批专家审查的煤矿,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将按照同时报审、并行审查、分别审批原则办理。根据贵州省政府办公厅近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简化流程限时办结煤矿建设手续的通知》,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土地复垦方案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将合并为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利用方案,煤矿初步设计、节能评估审查将合并为一,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结果核查与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条件现场审查也将合并,共减少4个办理事项。